诗友交流

绣谷峰峦留一韵 洪陂岸畔誉千秋

时间:2018-4-9 21:05:50  作者:sm  来源:诗词学会  查看:218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绣谷峰峦留一韵 洪陂岸畔誉千秋 “不是梅枝招隐士,哪来岭上著清芬”。在水木清华,禅韵靖安,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笔下冠名“千家县”的绣谷峰下,15年前,一位领导从岗位退下来,由省城到这里来隐居,乐...

绣谷峰峦留一韵 洪陂岸畔誉千秋

 

“不是梅枝招隐士,哪来岭上著清芬”。在水木清华,禅韵靖安,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笔下冠名“千家县”的绣谷峰下,15年前,一位领导从岗位退下来,由省城到这里来隐居,乐其山水,安于耕种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时将绣谷飞云巧裁,铁杉潭水轻浣,双林之禅诚修与双龙之情景,雷垦之人文融合在一起,创作吟咏和出版了《赣水诗稿》专辑与诗友们共享互勉之。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就是省发展银行原领导、退休干部喻成贡先生。

前不久的一个上午,喻老的《赣水诗稿》续集书稿,由其在外地工作的贤淑媳妇送到学会办公室,依次摆放在学会各位同仁案前。并转达了喻老先生二层意思:一、人已是靖安人,书要在靖安印刷;二、希望学会安排人帮写个序,以慰靖安诗词学会一名即普通、又特殊之会员心情。在认真拜读这本量不算大的书稿以后,却有股“言有尽而意无穷、辞已尽而势有余”之感觉,引发了必须为喻老先生写点东西的冲动。吾乃诗词爱好者,写诗填词尚可,虽与人写序甚感笔拙。然而在认真细读,反复琢磨喻老先生诗文后,观其文风,悟其诗情,深深为之薰染、吸引,为之感动,虽不能“石韫玉而山辉,水怀珠而川媚”之功效,却聊表对喻老先生之敬意。

喻老先生虽非职业文人,平时工作亦忙又远离诗坛,直到靖安定居以后,加入到我县诗词队伍后,以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”,积极尊崇和研读传统诗词。当然,在创作过程中,依景抒情,有感而发者作品偏多。就像其在《赞靖安诗社》中所议:“蜂蝶勤耕入氛围,釆花酿蜜两相宜”,不论是传统的,还是当今现实生活,唯有“诗社引领占先机”。所以,在创作过程中,以勤于观察,善于分析,研讨交流,择机而抒发自己的情怀。

此本诗文选,是喻老先生诗文精华荟萃续集,集其退休之后的人生旅途、生活感悟、创作实绩之大成,使我领略到喻老先生身处诗乡胜境而创作不息,身处平凡而绕有风味之生活。可见,先生对工作,对家庭,对社会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孜孜不倦、敢为人先的追求。这种风格和魅力,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。

先生好客,传承了诗人的本性;先生是奉新人,长年在南昌工作,于2003年定居于雷公尖垦殖场双龙分场。因为工作岗位不同,平时相互接触不多,对先生情况了解不多。但自2003年开始参与诗词学会工作之后,始有接触,并曾受到先生之邀请前往其双龙府中参与其诗词创作之交流。今时再次拜读了《赣水诗稿》诗稿后,对喻老先生诗词文化的挚诚追求深感敬佩。

“小溪为友身高洁,桔林作伴唱和音。”诗言志,歌咏情。先生的诗文,展示了他的思想情操和奋斗历程。我以为有以下三点可扬之:一是勤奋学习,孜孜不倦;二是勤于耕耘,潜心创作;三是情感丰富,爱国、爱家、爱诗友。先生的诗文中,亦可以看到时代的轨迹,如《我从乡村来》:“不再把沿途景色一一描述,因为春的手笔在酝酿构思”,多么浓烈时代烙印,多么惬意的得意之笔。更能欣赏他的诗文,源于生活,不矫揉做作、无病****,“忘却古典多故事,垂涎三尺不夸扬。”同时还能感受到他的诗文,充满情感,歌颂时代,传播正能量。“莫问泛舟湖上客,笙歌何事醉游人。”“践行方知苦乐事,夕阳余热善其身。”这亦是情怀、亦是呼唤,邀约诗友共同为弘扬传统诗词文化而不遗余力,为圆华夏文化复兴梦擂鼓助威。

我们期待着,有更多像喻老先生这样的诗人、词家涌现,壮我靖安诗坛之美誉,为巩固和提升靖安“中华诗词之乡”成果而携手共进!

禅韵诗乡风物靓,诗情禅意景观明。

见仁见智诗书画,唯有诗书画伴行。

为之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刘道龙

          0一七年十二月十六日

 

 

 

序作者:刘道龙、靖安县诗词、楹联、孝文化协会会长。



当代诗词  |  辞赋  |  靖安县人民政府网  |  大江网  |  新浪网  |  

主管:政协江西省靖安县委员会 主办:靖安县诗词学会 网管:sm 协管: DZ老饶
模板:网钛(OTCMS) 最佳分辨率:1024*768以上

赣ICP备07001703号
Powered by OTCMS V2.2